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智能网联汽车十年发展 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建议

森林 2022-05-09 15:13:44
李克强

  01、十年发展成绩斐然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推动下,人工智能与信息通信技术赋能汽车产业。抢抓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将助力解决汽车社会面临的交通安全、道路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实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建立新的产业生态。在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间,我国探索出一条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路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我国主流车企已实现乘用车L2级智能驾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2021年,我国乘用车新车市场中具备L2级智能驾驶功能的车型销售476.6万辆,渗透率达到23.5%,同比增长57.2%。同时,自主品牌的传统和新势力车企加强智能化技术应用,在L2级辅助驾驶基础上拓展功能配置和应用场景。覆盖高速/快速路、城市道路、低速封闭环境的停车场(库)三大场景的自动驾驶功能开始在量产车上集中搭载。未来,L3及以上等级量产型智能网联汽车将逐步有序进入市场。

  2.多种关键零部件取得突破,逐步形成与国际并跑趋势

  在车载感知定位方面,华为、速腾聚创等企业发布的多款半固态激光雷达开始前装应用,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基于北斗的高精度定位技术逐步扩大应用领域。在车载计算芯片方面,以华为、地平线、黑芝麻、芯驰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推出车规级AI计算芯片产品,在芯片算力、能效比等方面,与进口芯片产品差距缩小;底盘线控制动、线控转向技术逐渐成熟,系统产品的自主化比例提升。

  3.C-V2X快速发展,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我国确立了依托C-V2X发展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方案。C-V2X行业在标准体系建设、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方面快速发展。工信部批准5905~5925MHz作为车联网直连通信专用频段;围绕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全产业链,构建产业生态体系;组织开展C-V2X“三跨”和“四跨”“新四跨”互联互通测试活动,验证C-V2X技术和相关标准,结合高精度地图和定位开展大规模网联应用。

  4.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实现突破

  近两年,随着政策的放开,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实现从测试场到开放道路的重大突破。截至2022年3月,全国近30个城市累计为80余家企业发放超过900张道路测试牌照,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超过5000公里,安全道路测试累计里程超过1300万公里。

  5.多场景高等级智能网联车辆在全国多地示范运行

  我国主机厂、自动驾驶企业已经在Robotaxi、Robobus、物流、矿山、环卫、通勤等场景下开展了多样化测试与示范应用,探索商业化路径。目前,广州、长沙、上海、武汉、北京、深圳、重庆等地开展了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测试,为各类场景的示范运行乃至商业化试运营提供了政策环境。面对新冠疫情,无人配送、无人消杀等自动驾驶车辆对紧缺的人力、运力进行了有效补充。

  6.基础平台打通原始创新、应用研究、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应用全链条

  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一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基地和创新平台相继成立,从原始创新、技术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的全技术产业链生态正逐步形成。计算基础平台方面,以国汽智控(北京)为代表,形成汇聚芯片厂商、软硬件企业、主机厂的新型产业生态;云控基础平台方面,在北京冬奥会场馆、上海嘉定等地开展了示范应用,实现城市级车路云一体化落地应用;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方面,在北京首钢园区、亦庄等地实现高精地图与定位服务建设,基础地图服务平台实现迭代开发。

  02、发展水平从追赶到并跑

  甚至部分领跑

  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智能网联汽车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产业发展都有了长足进步,逐步从全面落后和追赶态势,发展为与欧、美、日等汽车强国并跑,部分领域领跑的态势。

  2013年前后,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还存在明显短板。一是尚未形成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缺乏大型国家项目支撑;二是技术基础薄弱,在车载高性能传感器以及汽车电子、电控系统、专用芯片等关键基础零部件领域,核心技术与产品主要被国外企业掌握;三是自主零部件企业相对弱小,行业缺乏有效协同研发机制;四是标准法规及测试能力建设相对滞后。

  如今,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整车集成、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方面进步明显,关键技术与智能网联整车产业化节奏保持协同。关键部件方面,毫米波雷达、车规级激光雷达、大算力计算芯片等已取得自主突破,开始进入量产前装,逐步对国际产品形成替代。网联化技术方面,我国已形成C-V2X芯片、终端和系统全产业链。整车集成方面,国内多数车企量产了L2级辅助驾驶汽车,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同时,中国发挥市场与体制优势,实践车路云融合发展路径。我国明确提出并坚持智能化与网联化充分融合的技术发展路线,基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标准、联网运营标准、新架构汽车产品标准,探索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径。该路径可以从多维度提升车辆感知、决策与协同控制能力,赋能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实现车路云融合的协同创新发展。通过组织成立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联合国内外企业开展共性基础技术研究、技术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应用和创新公共服务,提升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此外,智能化与网联化融合路径也逐渐成为全球共识。欧美最近两年提出的网联自动驾驶路线图和行业标准表明,通过车路云互联互通支撑自动驾驶发展的理念,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

  03、智能网联汽车,将推动四大变化

  1.推动单车智能模式向车路云融合路径发展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设计运行范围的扩展,道路交通场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车路云相融合的发展方向,可有效解决单车智能存在的能力盲区和感知不足问题,降低对自身搭载传感器、硬件性能等要求,降低单车成本,有利于快速实现自动驾驶产业化应用。

  2.推动车辆电子电气信息架构变革升级

  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新型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软件定义、数据驱动汽车将成为发展趋势。传统汽车碎片化的汽车电子系统难以满足未来汽车数字化的需求,基于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的电子电气架构将成为趋势,其可充分利用硬件性能,提高软件复用率,降低整车成本。

  3.推动新型关键核心零部件生态体系重构

  产业边界正不断扩展且日益模糊,除了汽车制造企业,提供新型关键核心零部件的科技公司,出行服务运营商、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单位,都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垂直单一线型的汽车产业链结构,将逐渐演变为分层解耦、分级共享、跨域共用的立体网状生态系统,推动新型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新型基础设施生态体系融合发展。

  4.推动汽车、交通、城市融合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共同融合将成为发展趋势,前者是后两者实现融合的关键节点与信息承载来源。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交通的融合,将打通客流、物流、能源流和信息流,实现城市运行效率提升及节能减排。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城市的融合,将实现城市中产业、经济、生活、工作的完善布局,带动城市实现智能化转型的目标。

  04、五大问题亟待解决

  1.跨部门统筹协同仍有待加强

  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车联网产业发展专委会为代表,我国多部委之间的协同机制已经形成,在协调解决发展重大问题、统筹推进产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是在部分专项领域的发展推进过程中,各部委的工作目标尚还不统一和完整,工作重点缺乏统筹,急需进一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形成发展合力。

  2.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仍需完善

  我国现行汽车、交通管理法规以人为主体,智能网联汽车以自动驾驶系统为驾驶主体,智能网联汽车的诸多创新设计,导致现行的法律法规与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存在诸多不适用性。另外,智能网联汽车新型零部件相关的技术标准尚存在诸多空白,跨行业标准协同不足等问题日益显著。

  3.关键技术方面,部分基础技术与器件受制约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长,还涉及到与人工智能、芯片、通信、地图定位等多产业交叉融合,对产业体系的供给能力要求极高。总体来看,我国在高精度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高精度线控执行器、仿真测试软件、基础工业软件等底层核心技术及器件方面尚受制于人,构建完备且自主可控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体系仍然面临较多挑战。

  4.跨产业融合,行业理解不足,缺乏纲领指引

  我国提出了采用车路云一体化融合的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但行业对融合技术架构、系统定义、发展路径、研发模式、技术方案等理解仍有待加强,导致产品技术方案创新性不足、基础设施建设重复、系统数据封闭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发挥出车路云融合的技术优势。

  5.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明确,商业模式不清晰

  规划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相关主体参与角色和定位不明确,路侧基础设施建设与车端通信设备应用渗透的协同发展不充分。大量基础设施硬件无法迭代升级,兼容新的技术要求。商业模式方面,缺乏直击需求痛点的典型网联化功能应用场景,收益群体不清晰导致无法商业闭环,难以形成良性的商业化迭代。

  05、对未来发展的希望与建议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搭建跨部门协同机制,贯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等国家顶层战略规划,充分发挥跨部委协同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快速推进车、路、云、网、图等不同领域协同发展。

  二是保持战略定力,坚持车路云融合的中国方案。强化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理念、核心内涵、实践路径等研究,以信息物理系统架构为指导,以车路云融合路径凝聚行业发展合力,推动跨行业协同,以行业基础平台为支撑,营造产业生态体系。

  三是加强技术研发,突破核心技术。以《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为指引,围绕“三横两纵”技术架构,辨识共性基础技术需求,发挥重大科技项目作用,推动高精度传感器、芯片、操作系统、线控执行器、仿真软件、基础工业软件等核心基础技术突破。

  四是鼓励跨行业协同,形成发展合力。鼓励产业链上下游及产业链间加强合作,通过跨界融合加强行业共识,发挥创新中心等公共支撑平台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及牵引带动作用,以云控基础平台、计算基础平台、车载终端基础平台、高精动态地图基础平台、信息安全基础平台等为抓手,打造新型产业生态。

  五是探索大规模车路云融合示范应用。基于统一的云控基础平台架构与标准体系,分阶段加速基础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级车路云融合示范环境。重点推动各地在基础平台、技术架构、标准体系方面的统一,降低不同车型在不同城市网联环境下的适配难度,逐步构建起全国协同统一的车路云融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体系。

新能源汽车网 阅读17079
生成海报
长按海报保存到手机,分享。
试驾、服务、优惠购
全部评论
写下您的留言.
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

点击微信右上角进行分享

我知道了

要想评论,请先登录会员!

去登录

要想收藏,请先登录会员!

去登录

已收藏
取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