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6日,国际论坛的活动现场,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发表了演讲。以下为演讲内容摘要:
首先我想讲第一点,中国的交通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包括助力中国实现气候变化的雄心和目标。大家看到2000年开始中国的交通行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从右边的图上大家可以看到,中国交通行业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比例持续增长,交通行业进一步脱碳和去碳上,中国仍然大有可为。大家知道交通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在全球范围来讲仍在继续上升,因此交通行业无论绝对的二氧化碳排放值,还是在全球温室气体占比都在不断上升,对我们来讲挑战是艰巨的。
还有一点至关重要,中国对于移动出行的需求仍然巨大,如果大家看中国的人均GDP以及他的汽车行业私有汽车人均保有量,中国人均汽车保有量可能和南非甚至伊朗差不多。因此从人均的电动汽车保有量要想和欧盟有一天追平的话,就意味着中国总的汽车保有量会增长3.5倍之多。
除此之外,城市化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与人们私有汽车不断增长的需求也是密切相关的。从左边的这张图上就可以看出两之间密切的关系。在城市当中,我们必须推进公众更多的去选择公共的交通方式,而不是必须依赖私家车才能够出行。当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可能人们对于选择公共的交通方式有所顾忌,但是在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向公共出行方式的转移。
我们总结了世界银行对于交通运输行业去碳的一些思考、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我认为所谓的移动出行方式的去碳化有三个核心的要素,避免、转移和提升。
首先是我们对城市的规划要使得人们无论居住、出行还是工作,在这三之间,无论是距离上还是花费的时间上有一个合理的安排。第二,是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燃料动力系统的能效,以尽可能释放这些燃料的最大的优势。
第二,我提到的是转移,所谓的转移就是把人们的出行方式从道路交通,更多的转向轨道交通。出行方式的电气化不仅仅是包括乘用车的电气化,它包括整个不同车型的电气化,通过运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等等来综合的运用。主要我们现在在道路交通上常见的是两轮车和三轮车,这些车占据了道路交通的主要类型,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范围内这些最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电气化至关重要。
除了个人之外,出行的电气化还包括轨道交通、港口交通,谈到未来出行电气化的时候,不仅仅要把重点关注在个人的移动交通上还有道路交通上,其他的交通方式也必须取得联动。
出行的电气化还关乎着它与智能技术之间的互动,我把它叫做“SEAMS”联动关系。未来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够实现无人驾驶,这个无人驾驶可以更多助力我们实现综合和联动的交通运输方式。比如无人驾驶汽车把你从机场接到以后,可以送到相应的港口、公交车站或者相应的地铁站等等,实现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联动。
还有一点我们需要非常谨慎思考,我们不能因为推动电气化和智能化而助长无度的或者是没有必要的私家车的出行,我们必须进一步的减少或者是抑制人们乘用私家车的需求,因此在进一步推动乘用车的电气化的时候,必须要在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上,进一步遏制人们私家车增长的需求。
中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虽然在中国电动汽车发展上取得诸多的成就,但是中国未来在移动出行上仍有极大的需求亟待释放,因此在中国未来交通汽车行业的去碳化上,未来最后乘用车市场进一步释放,如何把新增的需求转变为电气化,对中国将是巨大的增长机遇。中国再过去几十年来,在电动汽车的市场上积累了很多先发优势和经验,因此如何运用这些经验进一步保持市场的优势,也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极大的机遇之一。
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就是一个非常全的产业链,包括动力电池、新型能源储存等等都有很多巨大的优势。另外中国的消费者和行业也能够非常积极和快速拥抱技术的变革和变化。
挑战有那些?
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推广的是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它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尤其是我们发电的发电机组它本身是否做到真正的脱碳和去碳。之前的演讲者们也提到了,所谓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如果我们考虑到生产原料最初制造时候采用的哪种发电源,我们就可以看到现在已经上路的可再生资源汽车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洁净。当然了,可再生资源也面临着一些障碍,比如发电不稳定性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
除此之外,中国现在对于私家车的需求还在不断的增长,未来进一步遏制私家车增长的需求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除此之外,政策也面临着不连贯的难题,不同的辖区之间政策上出现不连贯和割裂的现象,那么这意味着公共的交通的出行也变的更加的困难。正如之前的演讲者们曾多次提到的,道路交通在中国占据最主要的交通方式,轨道还有其他的港口交通现在的占比仍然比较低。
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是通过推出相应的融资政策、辅助方案,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以及监管框架,来打造一个更为全面的政策框架。
© 2011 - www.xny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微信右上角进行分享
我知道了
要想收藏,请先登录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