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5日,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线上正式召开,会期为3月25日-27日。围绕“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主题,开设14场会议,聚焦行业热点,探索发展趋势。
2022年3月25日,在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为主题的首届“双智论坛”上,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演讲摘要:
王凯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尊敬的杨司长、郭司长,各位嘉宾:
首先非常感谢会议的邀请,作为一名城市规划师,过去40年我们主要精力是参与大量城市的规划建设,有着切身的感受,过去40年,中国城镇化是一个大建设的时代,更多的是在规模和速度上做文章。这些年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的城镇化进入到一个质量的时代,所以双智试点的推动对于高质量城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谈一谈对双智试点的一些认识。我谈三个方面的思考:
第一,对形势的认识。
首先,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多次重要的论述,他在2020年特别提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他还谈到,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要制定智慧城市的指导原则,释放数字经济潜力。在今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也特别谈到,要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开工一批具备条件的重大工程、新型基础设施、老旧公用设施改造等建设项目,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智慧城市。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对推进双智试点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从新技术的角度来讲,目前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加速了应用的推进,深入到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方方面面的建设。
从城市发展的绿色、低碳方面来讲,总书记也有多方面的论述,特别提到2030的“双碳”目标,都涉及到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对节能降碳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智慧城市的设施建设水平来看,也确实进入到了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系统建设、数据应用和综合运营的新阶段。特别是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方面,也进入到探索、创新、投融资、项目管理、服务外包、商业运营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模式的新阶段。
当然,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规划建设系统性不足。目前更多的还是“重建设、轻管理、轻维护”,建设碎片化,系统性也不够强。
2、部分设施供需结构不平衡。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安全监测、市政管线运营监测,城市管理监测等智慧基础设施还没有完全得到应用。2021年,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全国主要城市公用充电桩的平均密度差不多是17.3台/平方公里,但多数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桩利用率不到50%,多数城市公用桩的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
3、公共数据深度建设不足,亟需提升数据管理应用能力。特别是传统的总包、分包模式,造成各家开发单独的分散式信息系统,形成了信息烟囱林立的状况。
4、服务对象需求挖掘不充分,需要全面加强群众获得感。
第二,双智试点目前推进的工作。
在住建部和工信部两部委的积极推动下,经过2年试点周期、5项工作任务,第一批6个、第二批10个试点城市的工作正在推进之中。在推进之中,我们认为5项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兴网络设施、车城网平台、示范应用、标准制度。刚刚张永伟秘书长发布了年度报告,也特别对这几方面的工作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在双智协同发展的新体系里面,应当打通两设施、一平台、多应用。其中,两设施是智能化基础设施和新型网络设施。在两个设施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车城网平台,包括智能中台、数据中台、算力中台,在城市管理、政务服务、民生服务、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产业发展上是一个多方面的应用。
在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设施运行数据方面,要推动多源信息的融合互通。包括之前孔磊主任谈到的智慧综合杆、智慧道钉、智慧井盖等市政感知体系,以及激光雷达、车道线、道路标识等交通感知体系的建设,全面系统构建智能化基础设施体系。
通过四网融合共享,支撑车城协同的通讯、定位、能源的供给,包括智能网联汽车应用作为主体,5G网络和北斗系统作为运用技术,城市通信网、车联网、位置网、能源网等4张网作为新型网络体系。
总体架构是五个层次、三大体系,包括用户层、应用层、平台层、数据层、设施层。前面给大家报告的智能化基础设施、新型网络设施,通过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以及智能中台、数据中台、算力中台的平台层,在应用和用户方面构建一个五层次、三体系的架构。通过架构的实现,能够推动智慧出行,积极推动商业化运营,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包括智能网联物流、智能网联出租车、智慧停车以及危险品运输车的智慧管理。
第三,从规划角度谈一点建设建议。
要做好双智建设的规划。只有通过系统性架构,才能更好引领城市双智试点工作的推进。在这方面要加强需求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总体要求,构建两网为基础的体系架构规划,特别是双智体系规划、双智系统架构以及双智标准体系。在实施路径方面要有一些具体的任务,包括运营模式的推动和实施阶段。
智慧综合杆组网建设。北京市已经有很多实践,中规院也在东城区崇雍大街进行了相关探索。只有把智慧化的具体设施落到具体道路空间上,两网协同才能做得比较实。
以智慧道路为抓手,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体系,包括安全服务、交通服务、城管、生活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包括停车、智能管理、信号、客运和标识。在城管方面,包括井盖、占道、垃圾箱等监测设备,以及公共标识系统和气象、环境监测等设备。生活服务方面,通过信息发布、公共广播、能源供配等一系列设施,实现17类城市服务系统、70种交通设施和20多个权属部门协同。我们希望能够建立全面感知和自动采集的设施运营数据,推动多元信息的融合互通,联合信息方面的专家,在城市道路方面加强建设。
去年,我们发布了充电桩年度报告,对中国主要城市的充电基础设施进行监测。目前,很多充电桩利用率不高,包括时间利用率、总数利用率都不高。监测报告显示,当前充电桩建设包括分布、密度、使用都需要大幅提高。这项工作应当长期持续推进,并尝试与氢能的应用结合起来。
目前,充电桩基础设施政策的支持力度正在不断提高,从2014年到2020年到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到要有序推进“双碳”的目标,推动碳达峰行动方案,都对充电桩建设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撑。
另外,我们也建议,在充电桩建设方面提高直流快充设施比重、直流公用桩占比。目前15座城市超过50%,25座城市中心城区的均值超过50%,超大型城市上海、深圳直流公用桩的占比较低。
最后,还要强化在标准体系方面的工作,包括智慧多功能杆、智慧公交、数字孪生等方的工作。整体来讲,要通过规划体系的建构、技术的推进、标准规范的建设,探索双智试点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 2011 - www.xny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微信右上角进行分享
我知道了
要想收藏,请先登录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