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在新型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协同发展论坛上,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新型能源系统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王志轩发表了演讲,以下是演讲摘要:
我汇报两个方面。
一、新型电力系统及交通能源基础设施发展的要求及基本情况。
二、电力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新型电力系统基本框架。
新型电力系统是现代
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也认为它是“灵魂”。现代电力系统到底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五位一体是总布局,其中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面提出来要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以我们看出来能源体系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位置。如何落实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经过几年的研究,最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过去我们“十三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等叫做“能源规划”,但是“十四五”提到的是“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充分说明了能源体系的建设的重要性。现代能源体系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呢?在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在“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答记者问中提到了,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八个字,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同时也是对能源体系如何实现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我自己的理解,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这四个维度实际上它代表了八个方面,清洁一个方面是代表了污染物的控制,第二个方面代表了生态保护;低碳一个方面代表着我们新能源、低碳能源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第二个方面也代表了对于传统的化石能源如何实现低碳化;安全它既代表了我们如何保证能源的整体上安全的供给,同时也代表能源系统、电力系统的安全生产稳定运行;高效既代表了能源效率的提高,同时也代表了整个投入和产出效果的变化,用更低的投入达到更高的效果。这是我对这八个字的理解。当然,它也是我们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内涵。
下面谈电力、交通体系对于绿色低碳发展具有的重要作用。因为在双碳目标情景下,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去年3月15日中央财经第九次会议在研究双碳目标布局的时候提到了七个“要”和22项重点工作,我大概看了有960多个字,其中第一项提到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第二方面在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两个方面谈到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的运输方式。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第一次提出来要加快构建,但前面有“新能源为主体的”定语,现在这个提法没有了,但是它的内涵仍然是包含其中,只是在提法上并没有说还是新能源为主体,后面我可能会讲到。
1+N政策体系,是大家知道的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政策体系。1就是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在这个意见的第五部分提出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里也提到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后面还有具体的要求,即提高电网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前面新能源为主体进一步的解释。在第六部分,是加快构建低碳的交通运输体系,在这里也谈到了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船,这是在1+N政策体系的1。我们再来看N,N首要的文件就是《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里面有十项重点任务,第一项能源绿色低碳行动,第五项是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所以我们看出来二者在顶层设计文件中的位置。
“十四五”规划体系对新型能源电力系统是怎么要求的呢?这里谈到了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我理解这几个方面是新型电力系统的外延,TTP中文字的括弧是我加的,括弧外面是规划原本的内容。首先我们看第一条,是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的新能源方向演进,这个含义就是新能源,这里没有谈到主体,但是我们一看就明白它的内涵实际上是没有重大变化的,后面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电源方面增强电源协调优化运行的能力、储能方面加快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负荷方面大力提升电力负荷弹性,我们可以看出来第一项是从系统要求上的讲,下面是网、源、储、荷这四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和咱们的交通运输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交通运输,一个是未来电力大量使用的用户,另外通过储能的方式,通过终端能源消费的低碳化的替代,在这几个方面与交通都是有关系的。当然更重要的在储能和负荷侧,这是更重要的一个关系。所以他们二者之间的融合应该在这方面更加有效,或者是更加重要。
关于新能源发展的基本情况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首先2021年末,全国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了接近24亿千瓦,其中煤电11.1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11.2亿,非化石能源的占比占了46%,首次超过了燃煤发电的比重,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出来,非化石能源在发电量的占比占到34.6%,而煤电的占比仍然占到60%,但这个60%也是得来不易,我们过去在2010年前长期煤电的发电比重在80%-85%左右,所以这应该是非常大的一个进步。但即便如此,煤电仍然占到主导的地位。而风电和光伏加到一块,在电量上占到11%多。
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刚才讲的是现状,一个是电力系统功能的变化,什么叫电力系统功能的变化?就是我们开始用电力系统就是要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但是逐步发展到电力系统不仅要满足需求,而且要促进能源系统的绿色化,当今社会一直到未来,电力系统它发挥着什么重要的作用呢?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以碳约束为统领,协调各种约束。也就是大家对电力系统的认识不能简单的认识,就是一个自身的绿色化和自身保障安全供电,实际上它是促进全社会低碳的发展,所以才会有电力和交通的融合基本的内涵。
在电力系统绿色化发展的过程里面,储能对于促进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这里给大家讲到,是决定了低碳发展的进程和程度,当然这里我想随着人们认识的提高,电力系统的低碳化发展它离不开储能,但是仅靠储能也不能解决问题。当然储能大家也要注意到,不是盲目的发展,是在电力系统中,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而我们的交通就是在电网、发电和用户之间建起了一个储能方面沟通的桥梁。当然,关于电力系统的转型还有很多的要素,今天这一点主要是说明一下还是交通和电力之间的关系。
有关低碳交通的要求,因为今天会议还有很多专家要说,我在这点一下,一个方面是国务院在《碳达峰行动方案》还有《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等等,对于交通发展,特别是低碳的发展都有详细的要求,而且发展的情况这几年也是非常的快,有一些数据,后面有一些专家可能还要讲,时间关系我不再具体讲这些数据。
二、电动交通能源基础设施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型电力系统与低碳交通部门的沟通和融合。
党中央国务院对新型电力系统及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任务都是清晰的,各部门推进工作也都是非常有效,当前发展中存在相关部门间协调不充分的问题,当然这也是发展中的一个问题,尤其是这两个领域都是快速发展的部门,不论是在体系构建、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都方兴未艾,需要不断的根据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修正和完善战略或者具体措施,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问题,共同开展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政策体系,避免各自情况不了解而造成的错位或者行业壁垒,错失发展良机。
电力与交通的融合,不仅涉及到能源交通、工业信息化、科技标准化、财税价格等部门,更涉及到整个产业链、供应商的各个企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主管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以外,直接关联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行业协会间的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
2、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融合和合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同门类的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形成了多个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一方面在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会员企业的利益,反映了企业的诉求,但是社会组织的管理机制、行业宗旨不尽相同。在促进融合发展的同时,通过团体标准的制定、行业自律机制、反映诉求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新的行业壁垒。因此行业协会、商会、联盟等组织之间应该加强沟通,求同存异是融合发展的重要方面。
3、要更加重视用户的体验,并以解决用户存在的问题为重点,加强直接与用户打交道部门的协调。
当前最重要是建立高质量的充电服务体系,比如推动街道、居委会、物业、运营商、车企、电网、用户代表形成合力,促进多方共享充电,多车一桩、储充一体化、智能桩改造、小区周边快充等,系统提升小区充电服务能力。
4、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
合理布局公共充电、高速公路以及专用领域大功率充电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与分布式低碳电力系统建设相协调,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做好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充电数据与停车数据、车辆数据互联互通,提高充电服务能力。
5、通过加强标准化工作来促进融合发展。
标准化是融合发展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组建,标准体系的制定、编制标准讨论审查,就是一个体现融合的过程,标准化的结果就是融合的结果。从一些重要的标准制定过程中的艰难程度,我体会到我们要加强标准化队伍的建设,各个主体都应该积极支持标准化机构开展工作,改革完善标准化工作机制和流程,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完善车网互动系列标准,加快充电设施与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建设活动相融合,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水平相关基础标准,制定和完善充电服务与电网通信协议标准。要进一步科学强化安全约束标准。要研究推进标准化机构之间的标准的互通认可。
6、新型能源系统与交通融合,要尊重行业技术、行业特点,发挥各自长处。
比如,海量的电动交通,尤其是以电力为动力的机动车,虽然与储能设施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他们要解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储能难题,或者是为储能难题做贡献,还会有很多的工作要做。犹如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一样,如果不是有序的前提下成为电力需求响应的一个部分,则可能对电力系统造成很大的冲击,因此应该出台合理的需求电价及需求响应服务政策,鼓励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促进电力与交通的融合。再强调一点,大家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中国储能的问题似乎可以解决,我看到有关方面做过这方面的预测,实际上如果不是在有序、良好的融合下,它不但不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支撑,可能会造成一种灾难性的结果,所以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 2011 - www.xnyau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微信右上角进行分享
我知道了
要想收藏,请先登录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