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通客车在北欧成功破冰。一批为当地量身打造的新能源公交车正式交付丹麦博恩霍尔姆岛并投入运营。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产品交付,而是中通客车凭借“技术+定制化”,在对欧洲市场的深耕上,拿下的标志性成果。
“群雄逐鹿” 中通客车“能者”胜
事实上,站在欧洲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节点,中通新能源公交的入岛运营,其意义远超交通工具带来的便利性。
北欧五国,对自然环保的生活方式有着极致的追求,也对电动车既有极高的接受程度,也有极严苛的接受标准。丹麦,不仅地跨欧洲与北美,是一个人均GDP位列世界前列的发达国家;更是将环保理念深入到“骨髓”,早在2018年就出台政策,要求公共交通招标车型必须零碳排放。
想要在丹麦市场站稳脚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国际一线客车品牌一直以来都将丹麦视为必争之地。与他们“狭路相逢”,中通新能源客车却赢得博恩霍尔姆岛行政交通公司的青睐,并让他们给出了明确且积极的评价。
据当地媒体报道,丹麦博恩霍尔姆岛行政交通公司表示,中通新能源公交在实际场景中展现出了过硬的技术实力,车辆无论是上坡起步还是车辆的各项性能都符合他们的预期,即使面对当地“最陡峭的路线”也能轻松应对。
如此,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启停、驾驶操控性等日常运营的核心场景中,满足了当地公共交通服务的实用性与稳定性要求。在特殊地形下,车辆的动力、操控等核心性也获得了运营方的技术层面认可。
中通新能源客车在博恩霍尔姆岛的成功运营,改变的不仅是欧洲市场过去对中国客车“价格优势”的认知,更是一改欧洲本土品牌占据的市场“主导”地位。中通新能源客车以其在极寒、陡坡等极端场景下的稳定表现,向欧洲市场证明了中国客车硬核的产品实力。
硬核突围 “中国方案”为什么行?
中通新能源客车为什么能赢?技术立身是核心!
欧洲本土的知名客车品牌在电动化方面的布局不够快。奔驰第一款纯电动巴士eCitaro也是在2018年才开始量产。重要的是,随着全球经济的起伏,一些欧洲主流客车企业正逐步收缩研发与产品布局,有的已退出整车业务,有的在欧洲仅聚焦整车制造并减少底盘投入,有的整体缩减研发规模。
中国在新能源客车技术的发展上则有所不同,不仅早,而且技术领先。以中通客车为例,它不仅是最早进行新能源客车技术研发的中国企业之一,早在2015年,中通客车便通过了欧盟WVTA整车型式认证,并在欧盟通用安全要求新法规实施后,2023年成为完成WVTA认证的首个中国商用车品牌!
而且,在海外市场开拓上,向来采取的“一国一策”, 针对不同国家的气候、发展水平与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定制化开发。
中通新能源客车此次“征服”博恩霍尔姆岛,就是一个典型的优秀案例。
博恩霍尔姆岛冬季漫长多雪,气温常年偏低,部分区域道路起伏剧烈,对新能源公交的电池续航、整车耐久性和动力性能提出极致考验。中通客车直面这些挑战,交出的是一份“技术定制化”的高分答卷。
针对高寒环境,中通客车配备了优化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确保电池在低温环境下依然保持高性能工作状态,有效解决续航缩减痛点;针对北欧地区频繁使用融雪剂带来的腐蚀挑战,中通客车车身结构采用不锈钢与铝材质,能有效地提升防腐性能;针对陡坡路况,中通客车配备了量身定制的动力系统,提供强劲输出,保证雪地路况下的起步稳定性和爬坡能力,确保了车辆在复杂地理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正是这些定制化的技术升级,让中通新能源客车赢得了认可!
“国货自信” 叩开更多海外市场大门
事实上,中通客车在丹麦的突破并非偶然。
长期以来,中通新能源客车始终坚持着“技术+本土化”的海外开拓策略。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开发符合当地法规、驾驶习惯的产品,助力各国交通运输服务升级。
在葡萄牙,中通客车对车身进行色彩搭配,将欧洲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新加坡,中通客车采用了三开门、低地板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交通高峰期的乘客通行率,而且为特殊人群乘车提供了便利……
在丹麦,中通新能源客车也不是第一次“惊艳”亮相。2025年4月份,中通客车便已携H13E、V7两款精品亮相2025丹麦交通展。H13E通过欧盟WVTA整车型式认证,V7搭载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双双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以技术立身的中通新能源客车,在海外上演的是一幕幕的“国货自信”。目前,中通新能源客车已先后进入葡萄牙、新加坡、迪拜、智利、德国、保加利亚等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在全球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包括中通客车在内,中国新能源客车解决方案正在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中国客车企业,在海外的“成长壮大”,赢得了越多越多的尊重与认可。中通客车在丹麦的突破,是从“产品出海”升级到“品牌化出海”的缩影,为中国商用车出海提供了“技术+本土化”双轮驱动的范本。
点击微信右上角进行分享
我知道了
要想点赞,请先登录会员!